一手拎着金华大米,一手捧着义乌红糖,这两天,走进鲁迅公园的市民收获满满,一场跨越百里的舌尖之约在这里启程。昨天,在上海、浙江金华义乌两地供销社的携手推动下,“雨生万谷悦美食”上海供销市集在鲁迅公园开幕,作为浙江金华义乌的专场活动,当地特色农副产品联袂亮相,将浙中地区的特色美食与非遗一并带入上海市民生活。
“义乌供销社一共带来了10家企业,大部分是第一次进入上海市场。”义乌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义乌展台紧扣“谷雨养生”主题,带来了非遗手作麻糍、义乌红粿、义乌红糖、南枣蜜枣、梨膏糖等特色产品。
“养脾、平胃气、润心肺、止咳嗽……义乌南枣是我们当地的‘三宝’之一,大部分出口至中国香港市场,少量留在本地馈赠亲友,这次是第一次来到上海。”在义乌南枣的展位,工作人员煮着枣茶招呼市民品尝。他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义乌南枣由义乌大枣精制而成,是药食同源的好食材。
“为了参加上海供销市集,今年我们提前开炉制作了4000只月饼,没想到供不应求。”亿民月饼是义乌人“小时候的味道”,至今仍在当地畅销。这次带来了核桃、麻沙、红豆、黑麻椒盐等4种口味的月饼,一上午几乎卖空了。
“亿民月饼的特色一是在酥皮,二是在馅料,吃起来外皮酥脆,馅料饱满,甜而不腻。”做了20多年月饼的吴海军说,这些月饼全都是前一天手工制作的,为了满足上海市民的热情,义乌工厂已经在加急赶工,准备再送一批月饼来。
作为金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难被“定义”的青柴滚酒也是首次在上海市场亮相,有爱酒的爷叔上前品尝,却没喝出这是什么酒。“青柴滚酒的口感集白酒、黄酒、甜酒酿等于一身,既具米酒的浓香,又兼有高粱酒的劲道和清冽,这主要和它的酿造工艺有关。”展台负责人说,青柴滚酒的酿制过程中,要用高度烧酒代替水,加入高温蒸煮、自然发酵的糯米中二次发酵,所以其酒精度达到22.5度,高于一般的米酒、黄酒,口感绵甜、气味醇香。
作为金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金农好好”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系列产品强势登场。冷链锁鲜的两头乌礼盒、色泽红润的火腿、汁多味美的烤肠、皮薄馅足的小笼包等产品甫一亮相,便引发市民抢购热潮。试吃区内,酥脆的两头乌酥饼、即食火腿丝等美食供不应求,上海市民通过味蕾沉浸式感受金华特产的独特魅力。
“金华两头乌头颈部和臀尾部为黑皮黑毛,胸腹和四肢为白皮白毛,黑白相交处有明显的‘晕带’,因此得名‘两头乌’。”“熊猫猪猪”展位工作人员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两头乌”需要养足一年才能出栏,一头成年猪只有130斤,出肉率不高,但因为皮薄骨细、肉质鲜红、肉味香郁,很受市场欢迎。“杭州G20峰会上的一道东坡肉,用的就是两头乌。”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金农好好”精选了金华火腿系列、腊味系列、金华酥饼、古法番薯片等40余款明星产品来到此次供销市集,未来还将进驻3家嘉定惠民超市,将“舌尖上的金华”融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自2024年起,上海供销合作总社和浙江省金华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深化合作,精准对接了上海农产品市场对“绿色健康”与“老字号”的需求,通过设立专区展销、进驻商超等方式,构建了特色农产品“从浙中田间到上海餐桌”的直达链路。沪浙两地供销社用“品牌共塑、流量共引、数据共享”模式,进一步扩宽了跨区域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通道,为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供销样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两地供销社将加速区域协同,共同绘就消费升级与惠农增收的双赢图景。
一场市集,两地风味。从金华两头乌的醇厚到义乌非遗麻糍的软糯,从冷链锁鲜技术到传统手工艺传承,浙中特色产品正以品质与创新叩开更广阔的市场。这场上海供销市集不仅是美食的盛宴,更是区域协作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写下舌尖上的注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