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蚌埠日报》最近刊文指出,自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蚌埠市通过优化作业设计、严控校外培训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部分学校仍存在作业机械重复、家长代批代改、校外变相增负等问题。”
合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蚌埠市“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总结》中,蚌埠市教育局称,“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仍存在部分教师作业布置以量代质,给学生布置过多额外作业,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蚌埠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表示,试行作业“熔断机制”就是希望通过机制的完善,保障学生充足睡眠,也倒逼教师精选作业内容,体现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这样的说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近年来,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我们注意到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作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的情况。我们既心疼又担忧。”合肥市第五十五中东校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表示,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帮助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此次,蚌埠市在全市、合肥市第五十五中东校实施作业“熔断机制”,也有章可循。
合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校老师“留作业”提出细致要求。其中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等。
2021年9月,《安徽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出台,沿袭了上述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去年10月下旬,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曾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当中提出,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仅为7.74小时。《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也显示,整个学生群体的夜间睡眠时间不足8个小时。而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提出,中小学生每天需要睡眠8-10小时。
04
让孩子告别深夜作业家校需协作
“作业是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作业设计与实施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安徽省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李长娟认为,让中小学生告别深夜作业,其实要关注他们为什么晚间还在做作业。比如,是不是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太难了?家长是不是在课外又给孩子“加餐”,增加了课外作业?学生自己是否有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不爱学习、拖拉等?李长娟向合新闻记者表示,作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创新性”尝试,作业“熔断机制”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的应急型行为、阶段性举措之一,在实践中有其现实意义。
“长期坚持、不断改进、持续优化,对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一定会有积极作用。”在李长娟看来,此举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有了更充足的睡眠,让学生有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学习当中去。不过,作业“熔断机制”施行后,学校如何进行作业科学管理,老师如何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家长如何缓解焦虑克制自己的“鸡娃”冲动,都是绕不开的“必答题”。
试行作业“熔断机制”,家长这一关怎么过?对于一些自觉性不强的孩子来说,作业“熔断机制”会不会被滥用?“除了学校,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还有家庭的源头。”李长娟认为,作业“熔断机制”还需要家长更新观念,形成家校合作的氛围,家校携手、引导孩子高效学习,培养学习时间的管理能力也很重要。
合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合肥市第五十五中东校就建议广大家长关注孩子作息,“请您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拖延。”该校提出,如果孩子经常需要启动“熔断机制”,请家长及时与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沟通,“我们一起分析原因,寻找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05
需有长效机制保障不能一“熔”了之
李长娟表示,中小学生作业“熔断”是一个不错的开端,后期还需要长效机制来保障。
合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蚌埠市教育局出台的《七条规定》提出,严禁学校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鼓励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除了要推行分层作业,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置基础题、拓展题,教师须全批全改作业,严禁要求家长代批代改,并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每周安排集中讲评。每月设立1天“无作业日”,《七条规定》明确,班主任每日统筹各科作业总量,并在班级公示清单。学校每天安排1课时作业指导,确保大部分作业在校内完成;针对学困生,教师需提供个性化辅导。《七条规定》还要求,家长不额外布置学科作业,应引导孩子参与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活动。
市、县(区)、校三级设立监督电话及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策落地。“作为教育者,我们始终将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合肥市第五十五中东校承诺,将持续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确保孩子们在合理时间内完成作业。同时,还加强教师培训,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生活中找到自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