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南京书香世家的叶灵凤,以小说和散文活跃于文坛。他是作家、翻译家、藏书家,一辈子爱书,同时也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工作。
叶灵凤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25年,因热爱文学和美术,时年20岁的他成为文学团体创造社出版部的“小伙计”,开始进行书籍刊物的装帧设计工作。
当时,创造社、光华书局、北新书局和现代书局的很多出版物的装帧设计都由叶灵凤负责,其常在封面上署名“LF”。1925年9月,《洪水》半月刊问世,叶灵凤设计了包括创刊号在内的多期封面,此后的《创造月刊》以及《幻洲》半月刊的封面、插图甚至题画、尾饰也都由其绘制。叶灵凤的设计作品注重不同艺术语言的运用,如《幻洲》的封面设计,以三色区分不同意象,抽象几何图形分割下的画面,分别象征着沙漠、植物和泛起涟漪的泉水,有着浓郁的装饰意味,充满无限生机。
《幻洲》封面设计
彼时的十里洋场,文艺社团云集,出版事业如日中天,书籍装帧设计受到世界各种艺术潮流的影响。
英国19世纪末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短暂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众多极具个人风格的插画作品,对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1923年,由田汉翻译的文学作品《莎乐美》中附有比亚兹莱的16幅插图作品,流畅繁复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是其艺术的突出特色,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插图在当时的出版界掀起了一场“比亚兹莱热”,鲁迅、徐志摩等人都曾对其大加赞赏。在此影响下,很多书籍装帧设计开始转向具有强烈对比的唯美风格,叶灵凤因其设计颇具比亚兹莱的神韵,被誉为“东方世界中的比亚兹莱”。
叶灵凤曾回忆,自己设法买到了一册比亚兹莱的画集,反复翻阅,爱不释手,当下就卷起袖子模仿起来,一画便画了一大沓。“当时有许多封面、扉画都出自我的手笔,好几年兴致不衰,竟也有许多人来模仿我的画风,甚至冒用我的签名。”
在叶灵凤为《梦里的微笑》《灰色的鸟》等书籍设计的封面、扉页及插图中,线条疏密有致,简明而极富装饰性,可以明显看出比亚兹莱的设计风格对其的影响。
《哈尔次山旅行记》封面设计
日本画家蕗谷虹儿以抒情而充满诗意的画风著称。鲁迅曾于1929年编选出版了《蕗谷虹儿画选》,他评价蕗谷虹儿“用幽婉之笔,调和了比亚兹莱的锋芒”。叶灵凤的设计,同时也受到蕗谷虹儿的影响,既有比亚兹莱般的精细,也有蕗谷虹儿般的柔美,如《哈尔次山旅行记》等书籍设计作品便带有浓厚的唯美意趣。而在为《戏剧概论》等刊物设计封面时,叶灵凤与之前采用的设计手法完全不同,似乎对西方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风格有所借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戏剧概论》封面设计
尽管叶灵凤从事书籍装帧设计的时期短暂且极具特殊性,但在他看来,“所谓书籍装帧,绝不是无意义或浪费的装帧,乃是完成一件艺术品的最后一份的努力”。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30日 09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