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九派新闻从武汉市商务局获悉,武汉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近日印发《2025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围绕提升通关效率、深化监管改革等6大领域推出21项具体举措,全力打造跨境贸易标杆城市。
【1】21项硬核举措全力护航武汉外贸企业发展
此次政策聚焦企业痛点,以创新模式加速口岸通关效率。在水运口岸,“水水中转”“联动接卸”等新模式将实现货物无缝衔接,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试点,有效缩短货物待港时间;在航空口岸,推出“机坪理货-机坪直提”“空侧直转”等4项试点,推动货物“即到即提、即装即飞”;在铁路口岸,实施“铁路快速通关”,并开展数字化监管集拼仓试点,大幅提升运输效率。
在监管创新方面,武汉加速推进“智慧海关”“智慧边检”“智慧海事”建设,打造无感通关体系,让企业“少跑腿”。同时,通过强化第三方采信机制,引入社会优质检验检测资源,提升监管精准度与效率。针对口岸作业时间,建立协同治理机制,实时监测处置超期报关单,确保通关全流程畅通无阻。
政策还精准锚定重点产业与新兴业态。如推动“光芯屏端网”企业纳入集成电路进口危化品“白名单”,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定制通关方案;全面推广跨境电商税款担保电子化,探索“中欧班列+保税仓储”进口新模式,开通空运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助力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此外,武汉积极助力企业“出海”。通过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服务;构建高能级国际物流通道,探索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航空运输;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析,帮助企业规避出口风险;通过海关“龙腾行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保驾护航。
在降低进出口成本上,武汉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广减税降费政策,提供减免税“预审核”服务;创新跨境电商海外仓9810出口退税模式,实现“离境即退税”;实施扩大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试点政策,落实“一张清单管收费、清单之外无收费”港区场站收费公示制度;构建贸易外汇优质企业互认机制,实现中小微企业出口信保全覆盖,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为提升服务效能,武汉深化通关模式综合应用,赋予企业自主选择权。对出口依赖度高、受贸易摩擦冲击较大的重点企业,优先扶持AEO资质,享受通关便利。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培训,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响应企业诉求。
据海关部门公布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武汉市进出口949.7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
武汉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2025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水平开放和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有力帮助外贸企业降成本、抓订单、解难题,全力护航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阳逻港码头。图/通讯员提供
【2】业内人士:精准针对企业痛点,武汉正在形成跨境贸易新生态
九派新闻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他们对武汉市出台的21项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普遍持积极评价,认为这些政策精准针对企业痛点,从通关效率、成本控制到新兴业态支持形成全方位助力,为武汉打造跨境贸易标杆城市注入新动能。
武汉简一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胡保明表示,政策的数字化服务创新显著降低了企业出海门槛。通过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的“一键开店”功能,可直接对接亚马逊等全球主流电商平台,解决了中小企业在国际合规、物流对接等环节的难题,其公司借此在一年内实现800万美元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并拓展至中东、欧美等市场。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项目工作专班负责人李尚松指出,平台整合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600个港口的20亿条贸易数据及人工智能营销工具,帮助企业精准选品并降低海外推广成本,“政策驱动的数字化生态让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出海”。
速卖通武汉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方负责人廖炯认为,政策对物流通道的创新支持是关键突破。例如“机坪直提”“铁路快速通关”等模式大幅缩短货物周转时间,结合中欧班列保税仓储等新业态,产业园落地半年即实现超10亿元进出口额,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10%以上。武汉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海关与第三方采信机制提升了监管效率,如“先查验后装运”试点使出口拼箱货物待港时间缩短30%以上,企业通关成本显著下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武汉通过系统性政策组合拳,正在形成“物流提速、成本减负、数字赋能”的跨境贸易新生态,为中部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九派新闻记者 王晶 通讯员 赵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